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聚焦“标准+创新” 重庆市荣昌区驱动公务接待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荣昌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立足高质量发展,突破固化思维,在严格执行公务接待管理有关规定的同时,强化标准化支撑,推动公务接待工作规范化、特色化,精准定位,扮好角色,为“请进来”牵线搭桥、为“走出去”保驾护航。
理念标准化,当好“政策明白人”
念好“紧箍咒”。公务接待工作必须讲政治、严纪律、守规矩,不断增强把关定向能力和服务大局水平。中心在公务接待工作中,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和市委实施意见精神、《重庆市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编制执行公务接待供餐流程、会场服务、车辆保障等5项组织内部标准,坚决做到“两个符合一个必须”(即符合接待范围、接待标准,必须有接待公函或任务单),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在公务接待工作中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倡导公务接待用餐“N-1”理念,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同时,不定期对区各部门、各镇街进行督查指导,确保全区公务接待工作程序合规、方案合情、规格合理。
管好“责任田”。中心充分发挥公务接待职能作用,始终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两高三新”目标,立足本地厚重的历史文化、优越的区位条件、强劲的工业经济、先进的农业科技、优美的生态环境,根据接待对象要求,精心制作接待方案、优化调研线路,高效服务保障,充分发挥辅政职能,扩大服务撬动效应范围,助力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有效落地落实。
激活“一池水”。为做好公务接待标准化工作,中心成立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公务接待标准化实施方案》,明确推进责任和时间节点。强化公务接待有关政策、规定和标准的“宣”“编”“练”,即:通过微信群、宣传栏、“机关事务大讲堂”等平台载体宣传培训公务接待标准;编制公务接待标准化工作流程图、操作手册、演示图集等可视化载体,方便熟练掌握;组织机关食堂、接待酒店等相关人员反复实操训练,不断提升标准执行力,实现公务接待细致、精致、极致目标。
统筹标准化,当好“接待带头人”
编织接待“覆盖网”。针对大型活动接待保障要求高、范围广、人数多、任务重的实际情况,中心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以标准为准绳,居中指挥、多方协调、立体规划,构建区域“大接待”工作格局,建立和规范横向协作、纵向通畅的公务接待立体网络。强化与公安、卫生、交通、宣传、市场监管等部门协调沟通,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动态联系,确保接待任务圆满完成,推动接待水平整体提升。
搭建接待“大阵地”。中心整合区内资源,一方面,着力打造标准化公务接待场所,持续加强对各接待阵地的业务指导,对酒店客房、餐厅、会议室及各项配套设施提出明确要求,定期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另一方面,统一全区公务接待服务标准,提供稳定、标准、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
打造接待“精锐兵”。中心建立全区公务接待分级人才数据库,统一调配优质资源,组建“一对一”服务员、解说员、礼仪人员、志愿者等四支队伍。根据四支队伍不同特点,分别制定选拔标准、培训规范,从着装、举止、语言、态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提升,成为本地形象“展示员”、资源产品“推销员”、经济建设“宣传员”、社会发展“服务员”、学习考察“讲解员”、人才培养“指导员”。
标准特色化,当好“本土代言人”
寻找“闪光点”。荣昌历史悠久。中心对全区各镇街情况、特色亮点、经典菜肴、农副产品和公务接待资源进行全面梳理,持续深挖一头猪、一片陶、一匹布、一把扇“四篇文章”和“海棠香国”“填川移民”等文化内涵,推陈出新,精益求精,倾力打造本区特色公务接待品牌,不断丰富公务接待文化内涵。
增加“曝光值”。中心立足本地特色文化,按照不同类别、不同级别公务接待要求,设计不同标准、不同用途的用品清单,彰显公务接待鲜明的本地特色文化元素。比如文旅调研中充分展示夏布、折扇、荣昌陶“三大非遗”之美;畜牧调研中则着重展示憨态可掬的荣昌猪文化。在餐饮上做精,在服务上做细,在用品上做特,展现荣昌风情、诠释荣昌故事。在2021年10月承办的全国畜牧渔业会议中,工作人员佩戴夏布海棠胸花,使用荣昌陶餐具,安排荣昌特色菜品,来宾充分感受到“畜牧科技城、繁荣昌盛地”不一样的魅力。
提升“暖心度”。在运用标准化接待的同时,中心把关注点从物质层面拓展到精神层面,用心用情做好公务接待工作。从接送服务到餐饮住宿,每一个环节都充分考虑到服务对象的个性特点和实际需求,带着感情、带着温度做好每一次服务保障,让四方来客真宾至如归。
一直以来,中心积极推进公务接待标准化建设,努力提升服务保障效能,坚决做到有标可循、有标必依、有标可量。中心先后荣获“重庆市示范青年文明号集体”“重庆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机关事务综合服务标准化工作经验先后在《重庆日报》、川渝地区机关事务标准化协同联动工作推进会、全市机关事务工作推进会上交流,多次被区委、区政府表彰为区综合目标考核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