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添动能 分类示范谱新篇
绿色发展添动能 分类示范谱新篇
单位名称:重庆市璧山区机关事务管理局
主 题:生活垃圾分类
方 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及行为培育
摘 要:璧山区机关事务管理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以区行政中心为示范平台,探索了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1234”工作机制,生活垃圾分类做到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推动全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关 键 词: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培训,示范创建
一、单位基本情况
璧山区所辖公共机构348个,“十三五”时期,全区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水消耗量三项指标分别下降 10.8%、10.64%、16.09%,近3年,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逐步下降,2023年同比2020年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水消耗量、分别下降2.99%、2.60%、1.82%,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节能工作在全市区县考核中连续多年保持前三。
|
|
图1璧山区行政中心整体图 |
|
| |
| |
图2全市区县考核通报文件 | |
近年来,璧山区遴选“全国能效领跑者”2个,获评“全国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1个,“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5个,“全国节约型机关”75个,区行政中心节约能源资源案例入选“全国十佳示范案例”。局机关斩获“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节约型机关”等2张国字号名片,为全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璧山经验”。
|
|
|
|
|
|
图3相关荣誉 |
二、推进措施
(一)周密部署促落实,举好“指挥棒”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双组长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璧山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听取生活垃圾分类专项工作汇报并专门部署安排工作,制定了《璧山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璧山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提升方案》等17个节约能源资源管理制度,联合区委直属机关工委、区精神文明办印发《璧山区机关干部职工行为规范(试行)》,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干部职工日常行为管理,形成了领导重视、各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有效促进全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
|
|
图4管理制度 |
(二)强化宣传增意识,用好“传导器”
将主题宣传和常态化宣传有机结合,以“节能宣传周”“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为契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进机关、进校园、进医院等志愿者活动,依托电子显示屏、信息化平台等载体,制作垃圾分类、反食品浪费等小视频在公共区域循环播放,使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入脑入心,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承办重庆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观摩会,作为重庆市城市治理工作现场推进会参观点,接受市领导及川渝140余个单位观摩学习。通过政企协作扩大社会宣传面,与重庆品正食品有限公司开展政企协作,将垃圾分类标识印制在该公司生产的矿泉水瓶上,同时制作用于会议室的“无包装”瓶装饮用水,共计生产带有垃圾分类标识瓶装水1000万瓶,“无包装”瓶装水100万瓶,以点带面,带动全社会参与生活垃圾分类。
(三)倒逼机制出成效,建好“防火墙”
联合城市管理部门,对全区各公共机构的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第三方暗访,实时通报工作情况,同时将该项工作纳入全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考核,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感。设置曝光台,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单位进行曝光,由区政府对不合格责任人进行约谈。将生活垃圾分类与物业公司费用挂钩,提升物业公司垃圾分类工作成效。
|
|
图9监督检查和曝光 | |
|
|
|
|
图10纳入考核 |
(四)示范建设树标杆,当好“领头雁”
璧山区机关事务管理局系统谋划,以区行政中心为范本,探索了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1234”工作机制。“1”即:坚持一个理念。区行政中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一抓到底;“2”即:做到两个统一。大楼内所有区域共计2000余组垃圾桶均由区机关事务局统一购置、规范摆放,所有标识标语统一设计、按需张贴。“3”即:用对3个办法。制度带动做“乘法”,宣传引导做“加法”,问题导向做“减法”。“4”即:明确4个步骤。第一步是干部职工办公室初分,第二步是分类投放至楼道3分类或4分类垃圾桶,第三步是保洁人员将楼道生活垃圾收集到楼栋集中收集点对可回收物精细分类后投放,第四步是区城市管理局分类收运。区行政中心形成垃圾分类定点、定人、定责、定物管理和考核机制,生活垃圾做到了前端分类100%精准,打造了璧山区生活垃圾分类“样板间”。2022年遴选为“全国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工作重点单位”。
| |
图11统一设置垃圾桶 | |
|
|
图12干部职工自觉分类、保洁精细分类 | |
|
|
图13区城市管理局分类收运 |
三、成果效益
(一)经济效益
自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璧山区公共机构累计减少其他垃圾1500余吨,厨余垃圾3000余吨,节约资金150余万元,降低了分类及处置运行成本,促进资源回收利用,逐步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
(二)社会效益
干部职工提升了对垃圾分类的认识,逐步形成从随手扔到主动分的行为转变。璧山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验做法被人民网、新华网、重庆市华龙网、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引发全社会关注垃圾分类,引导公众提高环保意识、践行垃圾分类。制作垃圾分类、节约用电、节约粮食等宣传视频5个,在“学习强国”、城市管理市级平台刊播,掀起了一场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潮,形成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强大合力。
|
|
|
|
图14相关新闻报道 |
四、经验总结
一是抓住“引擎力”,常态化形成工作的推进度。璧山区委、区政府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高度重视,建立健全部门协同推进机制,研究工作堵点难点问题,形成同向发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把好“方向标”,规范化引导工作的精准度。锚定垃圾分类“科学化”“精准化”“人性化”目标,以考核倒逼、制度约束、宣传引导,多层次、全方位渗透垃圾分类意识,让垃圾分类从“要我分”到“我要分”到“我会分”,真正从“新时尚”变成“好习惯”。
三是勇当“排头兵”,标准化提升工作的推广度。精心打造璧山区行政中心生活垃圾分类“样板间”,营造“参观+体验+共享”环境。2023年接受川渝140余个单位现场观摩学习,推动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工作“璧山经验”走出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