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公共机构节能网>节能动态

重庆科技馆|多项可再生能源并用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日期:2024-06-25

一、基本情况

重庆科技馆为重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市十大社会文化事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之一,是面向公众的现代化、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科普教育活动场馆,是实施“科教兴渝”战略和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的基础科普设施。重庆科技馆位于重庆市江北区江北嘴中央商务区(CBD)核心区域,200999日建成开馆,截止2024,已累计接待观众2500多万人次。2015年成功创建为国家第二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重庆科技馆建筑面积4.83万平方米,用能人数为3920人,2023年用电量2588118千瓦时,用水量54094立方米,用气量49984立方米,公务用车汽油用量3273.59升,单位建筑面积能耗7.96kgce/㎡·年,人均综合能耗99kgce/人·年。

1重庆科技馆外观

二、推进措施

(一)充分利用地上地下资源,成效明显

1.以可再生能源为导向推进技改。坚持以可再生能源导向节能改造,组织建设“光伏”发电系统及采用“江水源”系统对空调进行改造。

“光伏”发电系统采用三点分布式接入,总装机容量952千瓦,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并网点1装机容量为400千瓦,经1250kVA专变升压至10千伏电压等级并入公用电网;并网点2装机容量400千瓦,经800kVA专变升压至10千伏电压等级并入公用电网;并网点3装机容量为152.56千瓦,经1000kVA专变升压至10千伏电压等级并入公用电网。

2 屋面光伏发电系统

“江水源”空调系统改造于20235月完成,利用江水所储藏的太阳能资源作为冷源、热源进行转换,将传统螺杆机组空调系统改造为集中供冷热源空调系统。利用江水冬暖夏凉的特点,夏季将建筑物中的热量转移到江水中,由于江水温度较低,可以有效带走热量;冬季将建筑物中的冷量转移到江水中,由于降水温度较高,可以有效地带走冷量。本项目夏季供冷采用电制冷+江水源热泵+冰蓄冷的系统形式,冬季由江水源热泵进行供热。区域能源系统采用电制冷+江水源热泵+冰蓄冷的系统形式为区域提供冷热源,主要消耗的能源为电,机组需要嘉陵江水作为热源和热汇,只利用水中的温度,并不消耗嘉陵江水。

3 江水源热泵工艺流程图

    

4 江水源系统空调


2.以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理念为指导,开展绿色低碳科技场馆的科普应用与展示研究。组织研发并建设室外“光伏可视化科普展示平台”科普展品1项;组织研发并建设“能源与环境”科普展区,展示面积200平方米,研发展品10件/套;研发绿色低碳馆校结合课程2 门;主要以太阳能光伏节能减排技术为科普展示手段,向公众普及和展示能源进化史,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实现公民低碳科学素养提升。

5 科普活动动态

(二)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针对科技馆实际情况,持续修订完善《重庆科技馆供电用电管理办法》《重庆科技馆用水节水管理办法》《重庆科技馆施工作业管理办法》等多项管理制度,成立节能工作领导小组,由科技馆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馆领导、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及小组成员,研究制定科技馆节能计划和节能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并监督、指导、考核科技馆节能工作开展情况,并按照《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调查制度》要求,建立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台账。

(三)宣传培训,传播理念

1.精准政策学习。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核心要义,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政策,通过政策解读、交流研讨、专家讲授等方式进行深入学习,强化对绿色科技馆建设的理解和认知,并将标准内容用于指导绿色科技馆建设实践当中。

2.丰富活动形式。自主研发建设“能源与环境”科普展区,于202275日面向公众开放,展出展品10件/套,通过“传统能源的优缺点---新能源的利与弊---再生能源的应用---绿色生活倡导”的展示主线设计,让观众在展品的体验和互动中,直观地了解“双碳”政策是什么,立足自身应该怎么做,引导公众建立健康的绿色生活方式;依托科技人文大讲坛先后聚焦“沙漠土壤化”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清洁能源技术创新、海绵城市建设等主题,邀请专家面向公众开展科普讲座14场次,累计线上线下受众78万人次;以“绿色低碳”为主线,创新自主研发低碳生活进行时等主题科普剧3项、拯救碳排放等科学家亲子系列活动14项、巧妙的节能锅等馆校结合综合实践课程3项。

6 环境修复人文大讲堂

3.培育后备人才。重庆科技馆作为重庆市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雏鹰计划项目试点科普基地,以绿色低碳前沿科技为主题,面向中学生开展研究型学习、小程序开发设计、展品研发设计等三个专项研究课题,培养学员36名,累计开展教学253学时,助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

三、成果效益

重庆科技馆把可再生能源利用作为绿色低碳示范科技馆改造建设的重点方向,稳步推进绿色低碳示范科技馆建设。

一是完成“江水源”空调系统改造。依托科技馆所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条件,引入“江水源”空调系统为江北城A区和B区共计约400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提供空调冷热源,目前是国内已建成规模最大的江水源热泵区域能源系统。项目于20235月竣工并投入使用,较去年同期相比,节约用电量116万余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09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二是打造“光伏”发电系统。20229月,为全面落实国家“双碳”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绿色低碳示范科技馆建设,协同合作单位成功申报“基于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理念的科技馆科普研究与应用”项目,项目于20237月进行屋面光伏电站建设安装,整体覆盖面积约6000平方米,装机容量952.56kWp,并于202312月完成并网投入使用,预计年发电量可达到662.9MWh、减碳量约为348吨。投产使用截至20242月底,项目实现光伏发电总量60054千瓦时,折合标准煤7380千克标准煤。

四、经验总结

(一)思想重视高位推动,提供人力财力保障

高度重视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节能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工作推进情况、调研重点技改项目、解决工作推进难题,提供人力财力保障。

(二)聚焦场馆科普主业,传递绿色低碳理念

结合科普展览、科普讲座、科学实验、科普剧、亲子活动、研学实践、人才培育、政策学习等活动形式,面向重点受众群体精准施策,开展有针对性的“双碳”科普教育活动。

(三)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做好节能减排宣传

作为重庆市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为发挥公共机构在节能和建设节约型的社会表率作用,持续建立健全相关节能管理制度,广泛开展“线上+线下、特色+联合”等方式内外宣传,从绿色化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为抓手,以实际行动推进节能工作走深走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