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创新“分时租赁” 打造公务用车绿色出行新模式
一、基本情况
重庆市渝北区共有公共机构413个,2023年全区公共机构总能耗为20921.47吨标准煤,单位建筑面积能耗6.39千克标准煤/平方米,人均综合能耗为111.32千克标准煤/人。渝北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动公共机构绿色低碳转型。全国合同能源试点和龙山小学垃圾分类2个案例荣获全国2021-2022年度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优秀示范案例,短片《分类“ 圾”不可待》荣获“精彩60秒”全国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宣传短片一类作品。全区成功创建1家国家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4家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83个节约型机关,7个“无废机关”,165个节水型单位。
图1 渝北区政府综合办公楼
二、推进措施
(一)深入调查研究。一是部署“实”。成立分时租赁保障基层公务出行专题调研组,负责情况收集、整理。二是过程“细”。深入机关单位50个、集中办公点2个、定点租赁企业38家、整车生产厂家4家开展调查研究,详细了解公务用车运行保障、公务出行需求以及社会化保障公务出行等相关情况。三是情况“准”。收集单位、人员、车辆、道路、村居等基础信息1800余条,梳理意见建议630余个,在此基础上形成分时租赁需求方案。
图2 专题研究会 图3 组织专题调研
(二)采取有力举措。一是开展政策宣讲和培训。先后4次组织政策宣讲解读,开展专业培训21场次1400余人次,举办现场观摩会2次,为分时租赁推广作了充分准备。二是深入实地解决具体问题。会同经信、城管、电力等职能部门现场解决电力扩容、停车位选定、充电桩建设等问题,加快分时租赁推广落实步伐。三是实施标准化建设。建设标准化的分时租赁站点,统一安装充电桩,制作宣传标牌,设置专用车位等,做到既与周边环境协调,又有宣传实用价值。
图4分时租赁平台培训会 图5 组织新能源汽车操作培训
图6 建设标准化站点
(三)分步推进实施。一是边远镇街试点。2020年9月先期选择较远的洛碛等3个镇开展了分时租赁试点,每个镇布置新能源车辆5辆;2021年6月推广到8个边远镇街布置新能源车辆共计45辆。二是城市建成区推广。2023年,在前期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在城市建成区建设点位39个,布置新能源车辆92辆。
图7 分时租赁新闻报道 图8 租赁公务车试点运行
2022年9月,渝北区被国管局指定为全国第二批公务用车保障基层公务出行专项领域建设单位,是重庆市唯一承担公务用车领域创新示范建设单位。项目由运营企业投资1523万元,投放新能源汽车137辆,建成标准化充电车位110个,并于2023年12月圆满完成国管局验收。
图9 市机关事务局组织评审
图10 分时租赁通过验收
三、成果效益
(一)出行保障“活”。根据使用单位实际情况,运营商差异化投放车辆车型和数量,并随时调配。车辆不配备专职驾驶员,由符合驾驶条件的在编在职干部,根据公务需要在手机APP上申请驾驶车辆出行。分时租赁使用方便,出行高效,在多次应急处突工作中,都第一时间到达群众身边,及时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1年8月,洛碛镇遭遇百年不遇特大暴雨,8名群众被洪水所困,镇政府立即租用5辆分时租赁车辆,用时13分钟即将25名应急队员送达现场,成功营救被困群众。
图11 使用分时租赁汽车执行任务
(二)运行成本“低”。分时租赁车辆按照“一事一租”“一租一还”“一还一结”的纯市场化方式运营,采取“时长+公里数”计费方式,实现随用随租、随租随结,较传统公车减少了驾驶人员费用,较长租车辆减少了“窝车”情况,较燃油车减少了燃油费用,较老旧车辆减少了维修费用,实现了运行费用的大幅下降。截至目前,全区新能源分时租赁车辆累计生成公务出行订单数48000单,行驶总里程197万公里,总费用488万元,相较传统用车方式费用下降超过50%,减少碳排放530吨。
图12 分时租赁试点成效
(三)社会效应“好”。基层单位带头绿色出行,分时租赁新能源汽车直达农村院坝、田间地头,引领示范效果显著。在分时租赁驾驶人员的切身体验和口口相传影响下,全区公共机构用车观念明显转变,2023年车辆采购更新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达91.7%。同时,2022年以来干部职工购买新能源私家车同比增长230%,全区新能源汽车上户数量同比增长187%,全社会绿色消费渐成主流。
图13、图14 新能源汽车直达工作现场
四、经验总结
(一)积极争取支持,打破政策“壁垒”。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保障基层公务出行,是市场化保障基层公务出行的一种新型方式,现有公务用车制度没有明确规定,全国各地也无实例可供借鉴,遇到给边远镇街、部门投放一定数量车辆是否合规,政府工作人员驾驶租用车辆履行公务是否合法,财政报销履行公务产生的租赁车辆费用如何规范,公职人员租车私用等廉政风险如何防范,发生事故、工伤法律途径如何处理等政策性难题。多次会同纪检、财政、人社、交通等职能部门进行专题会商,主动对接市机关事务局争取政策支持,打通了政策性障碍。
(二)多方合作养车,牟取共赢“空间”。建构三方合作共赢机制,运营商负责安装充电桩和车辆维修保养等费用,布点单位负责提供场地和车辆日常清洁,区机关事务中心负责标准化打造、日常监管等工作。同时,从制度层面鼓励下班后干部职工私人使用,按照私人用车的费用标准,把车直接开回家,不用担心公车私用的问题,省去了换乘的舟车劳顿,提高了车辆的使用率,摊薄了车辆运行成本。
图15、图16 分时租赁场地
(三)严格车辆监管,筑牢安全“防线”。把分时租赁车辆等同于公务用车,实施严格监管。在使用端,压实用车单位、用车人员廉政责任。在监管端,将分时租赁车辆运行数据接入全区公务用车信息化管理指挥平台,可实时查询订单信息和行车轨迹,同时把分时租赁车辆使用纳入纪检监察、审计、巡察范围,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确保良性发展。
图17 用车流程图